为什么国产ERP总“难用”?其实是大家都搞错了重点!

在很多老板和IT负责人的心中,国产ERP系统一直带着一个标签:不好用。页面复杂、流程卡顿、上线慢、培训难……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了系统本身。但真的是“国产ERP”不行吗?

我们来换个角度看问题,也许你会发现,真正的问题不在系统,而在“用系统的人”。

一、老板心里没谱:把ERP当“打卡机”

很多企业老板上ERP,是因为“听别人说要上”,或者“公司做大了必须上”,但却没有想清楚到底为什么要上、想解决什么问题。

就像有一位做五金贸易的老板,硬是把ERP当“打卡系统”用,只关注业务员有没有录单,而不关心系统数据是否有用、能不能指导决策。结果当然是系统上线后没人爱用、数据一塌糊涂,最后归结为“国产ERP太差了”。

二、项目目标不清晰:ERP成了“万能药”

ERP不是灵丹妙药,不能什么问题都靠它解决。很多公司上线时没有明确的项目目标,只说“先上着,慢慢再看”,就像建房子只打了地基,却说以后再慢慢盖楼。

比如有一家制造企业,想通过ERP解决生产计划混乱的问题,但没有定义什么是“混乱”、也没指定KPI指标,上线之后系统照旧没人用,最后说系统“没效果”。

三、流程不愿改:旧习惯碰上新系统,谁输?

ERP系统是按照“标准流程”设计的,而很多企业内部流程非常随意,比如财务审批靠微信、采购靠熟人报价、仓库管理靠手写单。

ERP一上线,就要求大家按流程走,结果很多员工觉得“麻烦”“不习惯”,开始抵触使用。老板一看员工不愿用,也没坚持变革,最终“系统闲着、流程照旧”。

四、没有人负责:ERP成了“甩锅系统”

ERP项目需要专门的项目经理、数据负责人、流程改造负责人。但很多企业没这概念,ERP上线交给一个“兼职管IT”的人,没人真正负责项目落地,出问题就互相甩锅。

比如一家公司,ERP咨询顾问天天问客户“这个流程怎么走”,客户答不上来,说“你帮我设计一个”,结果上线后发现业务根本跑不动,最后客户和顾问互相埋怨,系统不了了之。

五、顾问不专业:不是ERP不好,是顾问太随意

有些国产ERP厂商招的实施顾问经验不足,连行业都没搞懂就来指挥企业怎么改流程。比如有家食品公司找的实施顾问从没接触过食品行业,连“生产批号”和“保质期追溯”都搞不明白,最后方案漏洞百出,客户自然觉得“系统不行”。

六、数据不上线:ERP成了“孤岛”

ERP好不好用,关键看有没有真实数据跑起来。但很多公司上线后,只录一半数据,销售进来了,采购没进来,财务对不上账。系统成了信息孤岛,老板问问题没人敢回答。

就像一个企业上ERP后,销售数据录得很勤快,但仓库数据没录,库存永远不准确,客户一催货就手忙脚乱。系统当然就“看起来没啥用”。

✅ 案例总结:ERP不是不好用,是你没想清楚怎么用

我们来看一个正面的案例:

一家公司叫“明创家居”,在上ERP前,老板亲自参与需求梳理,把核心目标定为“提升交付准时率、优化库存结构”,并成立专门项目组,流程走访、数据治理、培训一轮轮推进。

上线后员工积极配合,短短半年,企业准时交付率从60%提升到92%,库存周转提升了40%。同样是国产ERP,他们用出了效果。

✅ 写在最后

国产ERP不是不好用,而是:

  • 没有想清楚“为什么用”
  • 没有做流程梳理和组织配合
  • 没有用好系统中的数据
  • 没有请到合适的顾问

系统只是工具,真正决定好不好用的,是企业的“用法”和“执行力”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