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制造业里,BOM(物料清单)就像做菜的“食谱”,它告诉工厂:这个产品要用哪些原料、怎么组装、按什么工序来生产。
很多老板常听到单层BOM、多层BOM、工艺BOM、虚拟BOM,甚至还有按订单生产的BOM,结果越听越糊涂。
今天我们用一个生产智能手表的工厂案例,把这6种BOM模式一次讲清楚,让你不再被专业名词绕晕。

1. 单层BOM:最简单的“菜谱”
比如这家工厂生产一块智能手表,单层BOM就直接列出所有零件:屏幕、电池、主板、表带……
就像做蛋炒饭的菜谱:米饭、鸡蛋、葱花、油,一目了然。
适用场景: 结构简单、装配工序不复杂的产品。
2. 多层BOM:分步骤的“菜谱”
如果手表的主板本身要先组装芯片、电阻、电容,才能和屏幕、电池一起装到手表里,这就需要多层BOM。
好处: 清晰展现产品的层级结构,方便分工生产。
3. 工艺BOM:不仅管料,还管工序
工艺BOM不仅告诉你需要哪些原料,还会标明每道工序怎么做、需要多长时间。
比如:主板焊接→测试→组装→老化测试→整机组装。
适用场景: 生产流程复杂,需要管控工艺的工厂。
4. 虚拟BOM:临时拼单的“菜谱”
有时工厂不想为每个零部件都建正式BOM,就用虚拟BOM快速把几个零件组合,临时做一批。
特点: 灵活、省事,适合打样或临时订单。
5. 按订单BOM(Make-to-Order):一单一菜谱
客户下单什么,工厂就生产什么,BOM也跟着订单变化。
适用场景: 定制化生产,比如客户要专属表带颜色或特殊功能。
6. 按库存BOM(Make-to-Stock):提前备料的“菜谱”
工厂会根据预测的销量,提前准备好物料和BOM,订单来了就能快速生产。
适用场景: 标准化产品,走量为主。
案例总结:
这家智能手表工厂,打样时用虚拟BOM,大规模量产时用多层BOM,有特殊定制就用按订单BOM,而工艺复杂的主板部分需要工艺BOM管理。
最终,他们把6种BOM模式灵活结合,既保证了生产效率,又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。